本文转自:长江日报中国配资官网
我国首辆
时速600公里磁浮样车亮相
打开未来交通想象新空间
7月9日,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展区,一名男子与国内首辆超导电动高速磁浮样车合影留念。
新华社发
7月8日至10日,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在北京举行。在与大会同期举办的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上,众多铁路“黑科技”集中亮相。
这里有“全球最快高铁列车”CR450动车组,有最高时速达600公里的超导电动高速磁浮样车,还有世界首台双结构式硬岩掘进机“雪域先锋号”。展出的,不仅是飞驰的速度,更是创新的未来。
最高运营时速600公里!
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展区,现场展出的超导电动高速磁浮样车,打开了人们对未来交通的新想象。
这是国内首辆超导电动高速磁浮样车,采用高温超导技术,通过列车自带的超导磁体与轨道线圈之间形成强大磁力,达速后即可实现无接触悬浮运行,最高运营时速达600公里。
“超导电动磁浮悬浮技术提速空间广,可有效填补高铁和飞机之间的速度空白。”中车长客国家轨道客车工程研究中心磁浮研究所所长于青松说。
列车车体采用铝合金骨架加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,轻量化性能优异;高温超导材料无需依赖液氦冷却,降低运维成本;采用最高等级自动化驾驶技术,可实现无人驾驶功能,具备常规、降级、应急等多重运行模式。
超导电动磁浮的核心秘密藏在车底——车载超导磁体与轨道线圈相互作用,产生强大磁场将列车托离轨道约10毫米。这种“无接触运行”模式彻底消灭了机械摩擦,使列车具备惊人的性能优势。中车长客高级工程师邵南现场演示时比喻:“如同飞机起飞,低速需轮胎滑跑,高速才能展翼升空。”当列车加速至150公里/小时,橡胶辅助轮自动收起,车身进入全悬浮状态。这一设计让列车可灵活应对隧道、坡道等地形,爬坡能力比传统高铁提升30%,转弯半径缩小至同速度高铁的一半。
更关键的是经济性。由于取消机械接触部件,维护成本降低40%以上,噪声比现行高铁再降4分贝,近乎图书馆环境的静谧水平。
这条科技突破之路始于2016年。当时科技部将高速磁浮列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,集结30余家科研单位联合攻关。2019年5月,首辆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。经过六年技术迭代,工程团队攻克了超导材料低温保持、大功率直线电机等12项核心技术,取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。
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文望青表示,2024年已掌握常导磁浮工程建造关键技术,此次亮相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600公里级磁浮全系统技术的国家。
综合新华社、央视报道中国配资官网
万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